以儒家理念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典型实例与启示
2025-08-08 16:59:22
  • 0
  • 0
  • 0
  • 0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关乎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如“仁、义、礼、智、信”“和为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观念,对农村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中国农村,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运用儒家思想推动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通过列举典型实例,深入剖析儒家思想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和积极影响。

一、山东曲阜:以“和为贵”理念促进邻里和谐

(一)实例背景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农村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利用这一文化优势,以“和为贵”的儒家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二)具体做法

1. 设立“和事佬”调解机制:村里挑选德高望重、熟悉儒家文化的老人担任“和事佬”。当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和事佬”会第一时间介入,以儒家的“仁爱”“宽容”思想为依据,对双方进行劝解疏导。他们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2. 开展“和谐邻里”评选活动:定期在村里评选“和谐邻里”家庭,对那些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树立榜样,弘扬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让“和为贵”的理念深入人心。

3. 举办儒家文化讲座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到村里举办儒家文化讲座,讲解“和为贵”等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同时,组织村民开展以邻里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邻里聚餐、文艺表演等,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三)成效与影响

1. 矛盾纠纷显著减少:“和事佬”调解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得大部分邻里矛盾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数量明显下降。据统计,近年来曲阜部分农村的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 90%以上。

2. 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和谐邻里”评选活动和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村民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形成了良好的邻里氛围。

3. 乡村文明程度提升:以“和为贵”理念为引领的基层治理实践,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村里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二、浙江衢州:“礼治”与村规民约相结合

(一)实例背景

浙江衢州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注重将儒家的“礼治”思想与现代村规民约相结合,以规范村民行为,促进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

(二)具体做法

1. 挖掘传统礼仪文化: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礼仪文化,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并进行整理和提炼。将其中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要求的部分融入村规民约中,使村规民约更具文化内涵和亲和力。

2. 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在村里举办礼仪培训班和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村民讲解礼仪知识和规范。通过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如礼仪比赛、礼仪示范等,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建立礼仪监督机制:成立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礼仪监督小组,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违反礼仪规范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对于遵守礼仪规范的村民,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成效与影响

1. 村规民约得到有效执行:将儒家“礼治”思想融入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更易于被村民接受和遵守。村民们自觉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2. 乡村文明风尚逐步形成: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村里的婚丧嫁娶等活动更加文明节俭,邻里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有序,乡村文明风尚逐步形成。

3. 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高:“礼治”与村规民约的结合,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通过规范村民行为,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三、江西婺源:“修身齐家”助力家庭建设

(一)实例背景

江西婺源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当地积极倡导儒家的“修身齐家”思想,以加强家庭建设,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具体做法

1. 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活动:组织村民挖掘整理自家的家风家训,并将其制作成牌匾悬挂在自家门口。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训,让家庭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2. 举办“家庭美德”评选活动:定期评选“孝老爱亲家庭”“勤俭持家家庭”“诚信友善家庭”等,对表现突出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树立榜样,引导村民注重家庭美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 建立家庭矛盾调解机制:村里成立家庭矛盾调解小组,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调解小组会及时介入,以儒家的“仁爱”“孝道”思想为指导,对双方进行调解。同时,引导家庭成员加强自我修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三)成效与影响

1. 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和“家庭美德”评选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责任感。村民们更加注重家庭建设,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离婚率、家庭暴力等问题明显减少。

2. 乡村社会更加稳定: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础。通过加强家庭建设,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村里的治安状况明显改善,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为乡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 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修身齐家”思想的实践,使儒家传统文化在农村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村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儒家思想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启示

(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运用儒家思想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时,要注重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既要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精华,将其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治理理念相结合,又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农村基层治理的需要。

(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应用离不开教育和实践。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文化讲座、培训课程等,让村民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要引导村民将儒家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和行为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深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形成知行合一的良好局面。

(三)政府引导与村民主体相结合

政府在推动儒家思想融入农村基层治理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应用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尊重村民的意愿和选择,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的良好治理格局。

(四)与现代治理体系相融合

儒家思想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不能脱离现代治理体系。要将儒家思想与现代法治、民主、科学等治理理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在运用儒家思想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治理手段和方法,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山东曲阜、浙江衢州、江西婺源等地区的典型实例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当代农村基层治理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儒家思想的精华,将其与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儒家思想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解决。相信在儒家思想的滋养下,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