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图个痛快——《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2022-07-10 21:33:46
  • 0
  • 0
  • 0
  • 0

      在《水浒传》中,鲁达忠义双全,看起来是个大老粗,实际上他细心得很。杀了几个人,还有悔过之心,他是酒肉沙门鲁智深。

      他是仗义并伴有侠客之心的那种人,爱打抱不平。这要从拳打镇关西开始说起,他在渭州城请朋友喝酒,却听见一家父女俩在哭泣。当他听说自称镇关西的郑屠用卑劣的手段欺骗了金翠莲父女二人,不但白嫖了人家的身子,还追着人家要根本不存在的卖身钱时,鲁达大怒起来,当时就要去找郑屠算账。在史进和李忠的劝说下,这才暂时压住了脾气。次日一早,他就先到酒店保护金翠莲父女二人离开,然后才到状元桥下找郑屠算账。鲁达在数落了郑屠的罪行后,仅用了三拳就把郑屠打死了。恶人有恶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出了人命,要么投案自首,要么选择流亡。如果打死的是平头百姓,应该自首。但打死的是欺行霸市、调戏良家妇女的“镇关西”,自首是不值得的。

流亡途中,鲁智深起初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鲁智深身材高大,很有气势,不像普通的僧人那样长得很文弱,因此五台山的那些师兄弟们都很排斥他,认为他不是个当和尚的料。对他多番刁难,甚至故意引他吃酒,让他犯戒。喝的伶仃大醉的鲁智深果然没有让这些和尚失望,将五台山半山腰上的亭子和寺庙门前的泥塑的金刚都打坏了,最终方丈让他离开五台山,并推荐他去大相国寺,当人在哪里鲁智深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被派去种菜。种菜的鲁智深安分了许多,但这并不代表他安分,别人就不会给他找事,但是他凭着自己的本事降服了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人,并且给他们表演了倒拔垂杨柳。因为要使出很大的力气,穿着衣服施展不开,所以鲁智深脱掉了上衣,露出了身上的纹身,然后大家就叫他“花和尚”了!喊来喊去,花和尚的名声就传开了。

“花和尚”注定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他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别人设圈套给他钻,在他看来就是小菜一碟。让他喝酒吃肉犯戒,目的是想让长老将他驱逐出寺,不料长老却看出他天生有佛性,不是驱逐,而是推荐到大相国寺去。寺庙也不是什么清净之地,经常有小混混来搅扰。在鲁智深看来,教训这些小混混理所当然,并且只是小菜一碟。树上鹊儿闹,在别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了,而在鲁智深看来,是打扰了他的安宁,必须解决掉。要解决一窝鸟儿,方法多种多样,也用不着把树一起拔掉。可是在鲁智深看来,不把树拔掉就无法解决这一窝鸟。况且,拔掉一棵树,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他倒拔垂杨柳。做这些事,他不是没有动脑子想,只不过思维方式和最终行动不同于常人!在桃花村,得知有人抢亲,鲁智深也没犹豫,痛打小霸王周通,并让周通发誓,不再来抢亲,他才满意。在东京,林冲被刺配后,鲁智深得知他危险,一路暗中跟踪保护,并在野猪林救下了林冲。他还护送林冲到沧州,震慑住衙役董超和薛霸后,他才返回。得知画匠王义的女儿被贺太守抢去,史进刺杀贺太守不成,鲁智深又二话不说,提着禅杖和戒刀去刺杀贺太守。鲁智深做这些事,似乎就图两个字——痛快!

鲁智深有“渡人之心”。在做提辖之前,乃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的猛将,他立下诸多战功,官至关西五路廉访使。用他的话来说,他自己如此功劳,才不枉叫镇关西,可知其军功甚大。鲁智深在边防立下如此功劳,意味着他救了更多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鲁智深前期在西北边防,保卫大宋,中间在小地方和江湖上救人,后期再次回到战场,保卫大宋,他完全当得起“大侠”二字。他把自己当成一艘硕大无比的船,把尽可能多的人渡到彼岸。

他对梁山的兄弟的热情,不设防,令人惊讶。每个和他相交的兄弟,像是一家人似的。他们一起吃喝,吃个痛快,喝个痛快。

水浒英雄都是替天行道,但是他们造反了。因为造反才相聚梁山,因为世道不公,他们是来“替天行道”的。对鲁智深来说,寺庙的戒律只是条条禁锢的枷锁,他是心存善念的人,一定能够修成正果,功德圆满。

宋江谋的是被招安之后为朝廷效力,在另一个层面上“替天行道”。殊不知朝廷谋划的是“以寇治寇”,还没等到过把官瘾,就已经弹尽粮绝兵损马催。

宋江率梁山全伙接受招安,奉圣命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鲁智深均随梁山军队出战。征辽得胜后,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征方腊时,鲁智深在乌龙岭追杀敌将夏侯成,却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点,生擒方腊。征讨方腊后,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回了寺院过了清闲的生活。

八月十五中秋夜,在杭州六和寺,鲁智深听到钱塘江潮声大作,如雷鸣战鼓铺天盖地而来,寺中僧人告诉他那是潮信。智深忽然想起师父智真送他的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果然应验了活捉夏侯成,生擒方腊。智深拍掌笑着问明圆寂之意,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夜必当圆寂。” 

于是,他沐浴更衣,写了颂语,焚一炉好香,盘腿打坐,圆寂涅槃。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的行为是可歌可泣的。如果他在乌龙岭活捉了夏侯成,就能立大功。但是,他偏偏迷了路。这对好大喜功者来说无疑是件憾事,但是鲁智深却“福人有福命”,擒拿了比夏侯成更大的敌军首领——方腊!这个功劳,按照大宋律法,完全可以功盖宋江,但是鲁智深却把这件事藏在了深深的寺院中。这个智慧,可谓高深!

有人说:人的一生,能够痛痛快快做一件像样的事就足够了。鲁智深做了这么多件事,哪一件都是痛痛快快,爽爽利利,令一些人羡慕,也令一些人嫉妒。选择皈依佛门,也许印证了佛之伟岸。行另一种角度看,可以叫做“见好就收场”,亦可以叫做“适可而止”。有生之年能有此悟,岂不是人生一件快事?

关于鲁智深的传说早在南宋时代的杭州就流传开了,在当时星罗棋布的“瓦子”里就有艺人在说唱《花和尚》这样的“小说”了。以绰号“花和尚”作一篇“小说”的题目。这就足以说明在那时的杭州,关于鲁智深的传说以及“花和尚”这个绰号的深入人心了。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鲁智深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鲁智深亦在其中,赞言为:“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是鲁智深之一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

明代文学家李卓吾对鲁智深的评价: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

明末清初评论家金圣叹这样说:“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作家张恨水说:“鲁师兄者,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动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并不曾留一点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动杖矣,问彼心中果无一点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则吾毋宁舍高僧而取鲁师兄矣。”

评论家曲家源说:“鲁智深不仅是《水浒传》中的绝顶人物,而且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画廊中也属绝顶人物之列。”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