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以外至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族群
2025-03-20 15:51:48
  • 0
  • 0
  • 0
  • 0

引言

铜鼓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老器物,在许多族群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表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古代传承至今,众多族群依然保留着使用铜鼓的传统,这些族群分布于不同地区,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赋予铜鼓新的生命力,让这一古老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至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族群,深入探讨他们与铜鼓相关的文化习俗、社会功能以及传承现状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境内仍在使用铜鼓的族群

(一)壮族

壮族是中国使用铜鼓历史最为悠久且最为典型的族群之一。在壮族聚居的广西、云南等地,铜鼓文化源远流长。

1.文化习俗: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蚂拐节等,铜鼓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春节期间,壮族村寨的人们会敲响铜鼓,以欢快的节奏迎接新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蚂拐节则是壮族祭祀青蛙的重要节日,铜鼓的声音贯穿整个祭祀仪式,人们认为铜鼓的声音能够沟通神灵,保佑村寨平安。

2. 社会功能:铜鼓在壮族社会中不仅是乐器,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过去,拥有铜鼓的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或部落的地位高低。一些大型的铜鼓制作精美,工艺复杂,只有富有和有威望的家族才能拥有。同时,铜鼓也是壮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其精美的纹饰,如太阳纹、云雷纹、蛙纹等,蕴含着壮族的宇宙观、图腾崇拜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3.传承现状: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壮族铜鼓文化依然在传承和发展。许多壮族地区的学校将铜鼓文化纳入校本课程,教授学生制作铜鼓模型、演奏铜鼓等技能。同时,政府也积极支持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建立了铜鼓博物馆,举办铜鼓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铜鼓文化的传播。

(二)水族

水族人民世世代代酷爱铜鼓,并视为权力、财富和图腾崇拜的象征。有人说,水族山乡是“铜鼓王国”,这话当然有点夸张和浪漫色彩,但仅就三都水族自治县与都匀市毗邻的3个水族乡,至今仍保存和使用400多面古代铜鼓,几乎每个自然村寨或家族都有一两面铜鼓。

(三)瑶族

瑶族也是与铜鼓有着紧密联系的族群。瑶族支系众多,分布于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地,不同支系在使用铜鼓上有着各自的特色。

1.文化习俗:在瑶族的盘王节等重大节日中,铜鼓是必不可少的祭祀器具。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盛大节日,人们身着盛装,围绕着铜鼓跳舞、祭祀。铜鼓的声音被视为祖先神灵的召唤,通过敲击铜鼓,瑶族人民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此外,在瑶族的丧葬仪式中,铜鼓也会被敲响,寓意着为逝者开路,引导其灵魂回归祖先的怀抱。

2.社会功能:铜鼓在瑶族社会中具有凝聚族群的作用。在过去,当遇到外敌入侵或重大事件时,敲响铜鼓可以召集族人,共同应对危机。同时,铜鼓的制作和演奏技巧也是瑶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通过代代相传,维系着瑶族的文化血脉。

3.传承现状:近年来,瑶族地区通过多种方式传承铜鼓文化。一些瑶族村寨成立了铜鼓表演队,在旅游景区进行表演,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传播了铜鼓文化。此外,瑶族的民间艺人也在努力培养年轻一代学习铜鼓制作和演奏技艺,使这一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铜鼓在苗族的历史文化中同样有着重要地位。

1.文化习俗:在苗族的鼓藏节中,铜鼓是核心的祭祀法器。鼓藏节是苗族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每隔十三年举行一次,持续时间长达数年。在节日期间,人们将铜鼓从专门的鼓房抬出,举行庄重的仪式后开始敲击。铜鼓的节奏伴随着苗族的舞蹈和歌声,整个节日氛围庄重而热烈。此外,在苗族的一些传统婚礼和喜庆场合,也会敲响铜鼓,增添欢乐气氛。

2.社会功能:铜鼓在苗族社会中象征着团结和力量。在迁徙过程中,铜鼓成为苗族人民保持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同时,铜鼓的演奏技巧和仪式规范也是苗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参与铜鼓相关的活动,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3.传承现状: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铜鼓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举办铜鼓文化培训班,邀请民间艺人传授铜鼓制作和演奏技艺;建立苗族铜鼓文化传承基地,为文化传承提供场所和资源支持。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苗族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傣族

傣族的铜鼓历史悠久,用于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是傣族最重要的乐器之一。

(六)彝族

2006年5月20日,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东南亚地区使用铜鼓的族群

(一)越南岱依族

岱依族是越南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越南北方的高平、谅山、北太等省。


1.文化习俗:在岱依族的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中,铜鼓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春节期间,岱依族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屋,准备丰盛的祭品,然后敲响铜鼓,祈求新年幸福安康。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上,铜鼓的声音被认为能够传达子孙后代的思念和敬意,让祖先的灵魂得到慰藉。

2.社会功能:铜鼓在岱依族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拥有铜鼓的家庭往往受到族人的尊重,铜鼓也是岱依族内部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同时,铜鼓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是岱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通过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这些技艺得以代代相传。

3.传承现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岱依族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铜鼓文化依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越南政府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岱依族的铜鼓文化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一些岱依族村寨成立了文化传承小组,专门负责铜鼓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培训年轻人等方式,让铜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二)老挝佬族

佬族是老挝的主体民族,在老挝的社会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铜鼓在佬族的文化传统中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1.文化习俗:在佬族的泼水节、塔銮节等重要节日中,铜鼓是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泼水节期间,人们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围绕着铜鼓载歌载舞,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迎接新的美好。塔銮节是老挝最隆重的佛教节日,铜鼓的声音伴随着僧侣的诵经声,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2.社会功能:铜鼓在佬族社会中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宗教仪式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在宗教仪式中,铜鼓的声音被认为能够沟通神灵,带来福祉。在社会交往方面,铜鼓演奏活动常常是人们聚集交流的场合,促进了族群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

3.传承现状:老挝政府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佬族的铜鼓文化也得到了关注和保护。一些学校将铜鼓文化纳入教育体系,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铜鼓的制作和演奏技巧。同时,老挝的文化机构和民间团体也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向国内外展示佬族铜鼓文化的魅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泰国泰族

泰族是泰国的主要民族,分布于泰国各地。铜鼓在泰族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文化习俗:在泰族的农耕祭祀活动中,铜鼓是重要的祭祀器具。泰族以农业为主,在播种、收获等重要农事节点,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敲响铜鼓,祈求神灵保佑农作物丰收。此外,在泰族的一些传统庆典和婚礼上,铜鼓演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活动增添喜庆气氛。

2.社会功能:铜鼓在泰族社会中象征着吉祥和繁荣。拥有精美的铜鼓被视为家族荣耀的象征,同时铜鼓也是泰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体现。铜鼓的制作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反映了泰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通过参与铜鼓相关的活动,泰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3.传承现状:泰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泰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泰国的一些文化旅游景点,经常可以看到泰族铜鼓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泰族的民间艺人不断创新铜鼓演奏形式,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铜鼓演奏相结合,使铜鼓文化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进一步推动了铜鼓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三、大洋洲地区使用铜鼓的族群

(一)巴布亚新几内亚部分部落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大洋洲的一个岛国,境内有众多部落,其中一些部落至今仍保留着使用铜鼓的传统。

1.文化习俗:在这些部落的成年仪式、战争仪式等重要场合,铜鼓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成年仪式是部落青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仪式中,铜鼓的声音伴随着舞蹈和歌唱,象征着青年获得了部落的认可和接纳。在战争仪式上,敲响铜鼓可以鼓舞士气,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同时也向敌人传达部落的力量和决心。

2.社会功能:铜鼓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这些部落中是部落身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标识。每个部落的铜鼓都有其独特的样式和制作工艺,通过铜鼓可以区分不同的部落群体。此外,铜鼓也是部落内部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在共同敲击铜鼓的过程中,部落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3.传承现状:由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理环境复杂,部落众多且分散,铜鼓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挑战。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提高,一些国际组织和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这些部落铜鼓文化的保护。通过记录铜鼓制作工艺、拍摄相关文化活动等方式,努力为铜鼓文化的传承留下宝贵资料。同时,鼓励部落内部年轻一代学习铜鼓制作和演奏技艺,以确保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四、非洲部分地区使用铜鼓的族群

(一)贝宁芳族

芳族是贝宁的主要民族之一,铜鼓在芳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1.文化习俗:在芳族的宗教仪式、庆祝活动等场合,铜鼓是不可或缺的乐器。芳族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在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上,铜鼓的声音被认为能够传达人们的祈求和敬意。在庆祝丰收、新首领登基等喜庆活动中,人们会敲响铜鼓,跳起欢快的舞蹈,表达喜悦之情。

2.社会功能:铜鼓在芳族社会中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过去,只有部落首领和贵族才能拥有和使用特定类型的铜鼓。铜鼓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大量的时间,因此拥有精美的铜鼓也是财富的体现。同时,铜鼓演奏也是芳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代代相传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模式,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记忆。

3.传承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芳族的铜鼓文化依然保持着活力。贝宁政府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支持芳族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些芳族社区成立了文化传承组织,定期举办铜鼓制作和演奏培训班,培养年轻一代对铜鼓文化的兴趣和技能。此外,芳族的铜鼓艺术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独特的非洲文化。

(二)喀麦隆巴米累克族

巴米累克族是喀麦隆的重要民族之一,铜鼓在该族群的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意义。

1.文化习俗:在巴米累克族的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各种仪式中,铜鼓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节日里,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围绕着铜鼓尽情舞蹈,铜鼓的节奏引领着整个庆祝活动的氛围。在婚礼上,铜鼓的声音象征着新人的幸福和吉祥;在葬礼上,铜鼓则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

2.社会功能:铜鼓在巴米累克族社会中是团结和和谐的象征。通过共同参与铜鼓演奏和相关仪式活动,族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强了族群的凝聚力。同时,铜鼓也是巴米累克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反映了该族群的审美观念和历史文化。

3.传承现状:喀麦隆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巴米累克族的铜鼓文化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当地的学校和文化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铜鼓文化展览、演奏比赛等,激发了年轻人对铜鼓文化的热爱。此外,一些巴米累克族的民间艺人也在努力将传统铜鼓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音乐作品,为铜鼓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

至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族群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展着铜鼓文化。这些族群与铜鼓相关的文化习俗、社会功能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宗教、审美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也成为维系族群团结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些族群的铜鼓文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铜鼓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并且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文化传承人才的短缺等问题也给铜鼓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族群铜鼓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尊重和支持他们的文化传统,让铜鼓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同时,各个使用铜鼓的族群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发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铜鼓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