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民族
  • (26)

于、余、俞、虞、庾的渊源与差异

趣文:于瑜欲渔于瑜欲渔,遇余于寓。语余:“余欲渔于渝淤,与余渔渝欤?” 余语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 余与于瑜遇俞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语于俞:“余欲渔于渝淤,遇雨俞宇,欲渔欤?鬻玉欤?” 于瑜与余御雨于俞寓,俞鬻玉与余禹,雨愈,余与于瑜踽踽逾逾俞宇,渔于渝淤。现代文:于瑜想去钓鱼,到我家找我,问我:“我想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你和我去吗?” 我说:“我打算卖玉,俞...

  • 4
  • 0
  • 0
  • 0
2025.08.03 07:54

各地余姓传说——对比许能辨真伪

说法一:铁木健,成吉思汗的后代,在元朝晚期为了避开皇帝的怀疑,带着家人向南逃至四川。在泸州的周边,铁木健决定更改自己的姓名,将“铁”字换成“余”,并以一首诗作为后代相认的暗语。散居各地后,他们隐藏身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家族逐渐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铁木健的后代在四川犍为县余家湾相聚,感谢祖先的庇护,终于重逢。他们在成吉思汗的画像前举杯祭奠,表达相认和团圆的喜悦。六百年过去,他们依然铭记祖训,珍惜...

  • 7
  • 0
  • 0
  • 0
2025.07.30 18:09

王囊仙传奇

王囊仙,生长在,安龙洞洒。洞洒寨,田园美,山川如画。布依族,聚此地,风俗融洽。父淳朴,母贤良,育女娇娃。仙姑幼,性灵慧,乖巧听话。眸明亮,发乌黑,模样俊雅。爱歌舞,喜劳作,活泼豁达。学纺织,习农耕,样样不差。仙姑奇,有人见,百里传闻;下雨雪,有神伞,遮挡仙体;太阳辣,有神罩,护佑其身;仙姑行,疾如风,脚不沾地。年稍长,具胆识,心怀天下。见族亲,受欺压,怒火焚心。官府恶,税赋重,苦难重重。土司狠,剥...

  • 2
  • 0
  • 0
  • 0
2025.05.08 17:58

布依族“香亭”文化现象

一、“香亭”的物质形态与工艺特色(一)“香亭”的外观形态在北盘江沿岸,布依族祭祀新亡者的仪式中,“香亭”宛如一座精巧的微型建筑。它整体呈现出亭子的造型,通常为四角或六角,顶部有精致的飞檐翘角,仿佛振翅欲飞的鸟儿。亭子的高度一般在80厘米到150厘米之间,四周留空,状如凉亭。祭祀时置于灵前大桌上,内置香升,故称“香亭”。“香亭”大小适中,既便于搬运,又能在祭祀场地中显得庄重而突出。“香亭”的主体框架由竹篾精心编制而...

  • 5
  • 0
  • 0
  • 0
2025.04.27 14:03

布依族追随和继承儒家礼仪初探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布依族对儒家礼仪的追随与继承现象。通过对历史文献、田野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婚姻、丧葬、祭祀、日常社交等不同生活层面剖析布依族与儒家礼仪的关联。揭示布依族在吸收儒家礼仪过程中,如何结合自身民族特色进行调适与融合,展现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独特路径,以及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布依族社会结构、民族认同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引言布依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

  • 13
  • 0
  • 0
  • 0
2025.04.04 18:35

布依族以外至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族群

引言铜鼓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老器物,在许多族群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表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古代传承至今,众多族群依然保留着使用铜鼓的传统,这些族群分布于不同地区,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赋予铜鼓新的生命力,让这一古老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至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族群,深入探讨他们与铜鼓相关的文化习俗、社会功能以及传承现状等方面内容。一、中国境内仍在使用铜鼓的族群(一...

  • 15
  • 0
  • 0
  • 0
2025.03.20 15:51

布依族、壮族语言文字同源探究与布壮文字再次联盟的可行性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布依族和壮族语言文字的同源关系,从历史、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估布壮文字再次联盟的可行性,分析其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旨在为促进布依族和壮族文化交流、传承以及民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方向。一、引言布依族和壮族作为我国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语言文字呈现出诸多相似之处。研究两者语言文字的同源关系...

  • 15
  • 0
  • 0
  • 0
2025.03.15 15:44

 三星堆与西南夷:文明交织的神秘篇章

引言在广袤的中华大地西南一隅,三星堆遗址如一颗璀璨而神秘的星辰,于岁月长河中散发着令人着迷的光芒。而“西南夷”,作为一个古老的族群统称,在历史的迷雾里穿梭,承载着这片土地上早期人类的生活与文化脉络。三星堆与西南夷,看似分属不同概念,却在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的进程中,逐渐显露出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犹如一幅错综复杂的拼图,每一片都蕴含着古老文明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拼凑、解读,以揭开那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

  • 11
  • 0
  • 0
  • 0
2025.03.02 16:14

铜鼓:炊具、乐器、战鼓、葬具还是礼器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铜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而神秘的光芒。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历经岁月的洗礼,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扮演着多重角色。从炊具到葬具,从礼器到战鼓,再到乐器,铜鼓的每一次身份转变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特征,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深入剖析铜鼓这五重身份,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古老器物,更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古代社会多元文化...

  • 15
  • 0
  • 0
  • 0
2025.02.28 19:00

铜鼓鼓面、鼓帮花纹、图案对比研究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古老青铜乐器与文化重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鼓面与鼓帮上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记录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对铜鼓鼓面与鼓帮花纹、图案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清晰地梳理出铜鼓文化的发展脉络,更能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独特创造。 一、铜...

  • 53
  • 0
  • 1
  • 0
2025.02.28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