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判扣分
2024-04-26 07:50:46
  • 0
  • 0
  • 0
  • 0

半期阅卷,很多老师判扣分。本人干教育工作都快退休了,很不习惯这种批阅试卷的方式。

查了一下“百度”,网上这样解释:扣分是指教师在给学生的作业根据学生的错误或不足,从满分中减去一定的分数。这个概念很明显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学生水平高,都在拼命争取分数,丢分是万不得已。

第二,老师很自信,认为自己学生的成绩都在满分附近波动。

第三,判扣分可以作为一块招牌,炫耀学校教育质量如何了得!

打开试卷得知,有被扣完的情况。

思考:这又何苦!?

本人认为,判扣分简直是脱裤子放屁——讨来的麻烦事!

如果是语言类的背诵默写,可以判扣分,被扣了分就是未过关。扣十分也好,半分也罢,不必抱着“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态,反正没有过关。除此之外,本人认为没必要判扣分。比如数学课堂练习,一共十道题列式计算题,如果都要求掌握,可以规定错一道扣30分以示警醒。但是这样大可不必,错就错,对就对,哪里该强化,哪里未掌握,直接给正分不更加直接?

再说考试,本来就是老师自己给自己添麻烦的一件事(选拔考试除外),先判个扣分,再计算正分,最后才得出给分,多麻烦!如果做对的多,只判错的,数出“X”的个数就能很快算出该得的分数,在一道题之内是可行的。如果整张试卷或者整个班乃至全年级全校的试卷都这么判,那就是“应该累死”并且“累死活该”了!

给扣分,是有不妥之处。

不管判扣分,还是给正分,公平合理是必须的。判扣分往往会带着情绪化,错了错了又错了,我都讲了N多遍了!对学生而言,其负面影响很大,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压力、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稳定。扣分还可能使学生过于关注分数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形成应试心态和功利观念。如果要把学生培养成势利小人,可以大胆采用判负分的方式!

我们能否常识其他一些评估方式?比如判等级、加评语等。

等级制是指教师在给学生的作业或考试打分时,用字母或符号代替数字表示不同的水平区间。等级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字化评估带来的压力和误差,强调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判断。有人认为这不利于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便于说清楚子丑寅卯。请问:61和60.5当真有甄别功能?如果背书给这样的分数,那就是判的“神仙分”或者“印象分”、“良心分”,都没有过关,给什么分?如果是整张试卷得分,学生甲的61分和学生乙的61分是不同的,哪里得分哪里失分,区别千差万别。最终,判分数也只是个大概。既然是大概,不如直接判等级。

评语是指教师在给学生的作业或考试打分时,用语言文字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描述、评价、建议。评语的目的是为了反馈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调整、改进。评语也有两种方向:一种是评如何得分,一种是评如何失分。对优等生而言,点明如何失分,可以激励他们向满分看齐。对于只掌握了一点点知识的学生,就应当评如何得分以示鼓励了。总而言之,因材施教,也要因人评判。普遍判扣分的做法不妥,除非学生全部掌握,失分只是偶然。除此之外,不如判正分来的直截了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