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充满诗意,很多教师用来自勉、互勉。然而,教育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未知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常常怀着殷切的期望,渴望看到孩子们如花朵般迅速绽放,展现出耀眼的光芒。然而,真正的教育,或许不必如此急切地期待花开。
真正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要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但我们不必急切地期待花开,而是用心去浇灌、呵护每一颗幼苗。这个过程是艰辛的、单调的。教育者的毅力也就体现在这里。当你精心设计一堂课,满怀激情与孩子们共同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其结果也许不如你期待的这么美好,甚至好事没盼来,坏事已经呈现。这个时候,是坚守还是逃避?是坦然面对还是借机发泄?人性在这时也许会暴露无遗,上级的不满意、同行的耻笑、社会的不认可、学生的无知乃至无聊,会让你瞬间崩溃。不要以为你是老手或者在某个领域有骄人表现而重新获得尊重和认可。现实,往往是冷冰冰的,而坚守,恰恰是为师之道。不因一时所得而自喜,也不因一时失意而萎靡。学生永远需要老师,但不一定敬佩每一位教师。他们向你鞠躬、敬礼,不过出于学校的统一要求,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崇拜。
教育应该是耐心的陪伴与引导,而非急切的催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他们是花朵,但不要指望每一朵花都同时在你面前绽放。如果我们过于急切地期待花开,可能会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尝试和成长。也许在某个阶段,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并不出色;也许在某个时刻,你的苦口婆心对他们而言只是过眼云烟;也许在某个区域,你的付出换回的只是不屑一顾。这时候,我们无法期待花开,那将会陷入功利的陷阱和欲望的深坑。
长期以来,只注重成绩和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现象根深蒂固、根壮苗红。为了追求这个错误的目标,教育蒙上了阴影,教师被染上各种颜色。期待花开,急功近利,磨灭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兴趣,培养的是一群会应付各种虚伪言行的虚伪者,毁掉的确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善良心灵。
教育,不必期待花开。因为不是每一株苗都能开出朵花,他们也许只能绽放永远的绿,或许绿色也不是那么均匀葱茏。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陪伴,那毕竟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