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代浪潮中的“哪吒”与人生沉浮
三个不同时代的“哪吒”,三种不同的境遇,串联起我大半生的人生轨迹,也映射出时代变迁的波澜壮阔。在时代的洪流中,“哪吒”的形象不断演变,而我也经历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每一次转变都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1992:憧憬未来的“成仙”之梦1992年,《封神榜》在荧幕上热播,那时候的“哪吒”“把生命化作那朵莲
1
- 0
- 0
-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意义
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旨在通过乡村建设来实现中国社会的整体变革与发展。在当代中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剖析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内涵,并结合当代乡村发展的
1
- 0
- 0
-
以儒家理念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典型实例与启示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关乎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如“仁、义、礼、智、信”“和为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观念,对农村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中国农村,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运用儒家思想推动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通过
1
- 0
- 0
-
于、余、俞、虞、庾的渊源与差异
趣文:于瑜欲渔于瑜欲渔,遇余于寓。语余:“余欲渔于渝淤,与余渔渝欤?” 余语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 余与于瑜遇俞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语于俞:“余欲渔于渝淤,遇雨俞宇,欲渔欤?鬻玉欤?” 于瑜与余御雨于俞寓,俞鬻玉与余禹,雨愈,余与于瑜踽踽逾逾俞宇,渔
4
- 0
- 0
-
各地余姓传说——对比许能辨真伪
说法一:铁木健,成吉思汗的后代,在元朝晚期为了避开皇帝的怀疑,带着家人向南逃至四川。在泸州的周边,铁木健决定更改自己的姓名,将“铁”字换成“余”,并以一首诗作为后代相认的暗语。散居各地后,他们隐藏身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家族逐渐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铁木健的后代在四川犍为县余家湾相聚,感谢祖先的
6
- 0
- 0
-
贵州兴仁马乃营考据
一、引言贵州兴仁马乃营有许多传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有一席之地?许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马乃营不仅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标识,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考据马乃营的历史,对于了解贵州地区的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马乃营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军事地位、文化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全
4
- 0
- 0
-
“七哀”的作者们
“七哀”是一种乐府诗题,起于汉末,魏晋时期也有不少诗人创作以《七哀》为题的诗作,不同作者的《七哀》诗内容、风格各异,下面为你介绍几位诗人及其作品:阮瑀《七哀诗》阮瑀(约165年—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
7
- 0
- 0
-
左思论
左思(约250年—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 左思少时学习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华丽,曾写成《齐都赋》。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官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于权
5
- 0
- 0
-
西晋“三张”
西晋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呈现出多元且复杂的风貌。“三张”即张载、张协、张亢,他们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与创作成就,成为西晋文坛的重要代表。尽管三人文学成就存在差异,但他们的作品共同丰富了西晋文学的内涵,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探究“三张”的文学贡献,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西
6
- 0
- 0
-
西晋“两潘”文学创作与主张
西晋“两潘”指潘岳和潘尼,他们是西晋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创作和主张上有一定的特点和相似性。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父亲潘芘,曾任琅邪内史。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年少成名潘岳年少时
4
- 0
- 0